• 中國農藥工業(yè)協會
  • 金旺智能
  • 中國農藥工業(yè)協會
  • 作物123
  • 報告訂閱咨詢

花生幾種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

責任編輯:中國農藥工業(yè)網 來源:http://www.ccpia.org.cn/ 日期:2011-04-20

    花生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、莖腐病、根腐病、黑霉病、銹病等。這些病害有的發(fā)生在苗期,有的發(fā)生在開花期,有的發(fā)生在下針期,而有的則發(fā)生在結果期,危害性較大。對這些病害如不及時進行及時有效農藥防治,就會嚴重影響花的產量和品質。下面分別介紹這些病蟲害的主要癥狀、發(fā)病特點和防治方法,供參考。
    青枯病
⑴主要癥狀:該病從苗期至收獲期均能發(fā)生,以花期發(fā)病最多。病株地上部初表現失水狀,通常是在主莖頂梢第2葉片首先萎蔫或側枝頂葉暗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,葉色變淡,但仍保持綠色,故名“青枯”。植株地下部主根尖端變色軟腐,縱切根莖部,初期維管束變淺褐色,后變黑褐色。在潮濕情況下,剖視莖部,常見有渾濁的乳白色細菌液,用手擠壓可流出菌濃。自發(fā)病至枯死一般7~15天,嚴重時2~3天可全株枯死。
⑵發(fā)病特點:該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帶菌土壤、病殘體及糞肥。田間流水也是傳病的主要途徑;其次人畜、農具及昆蟲等也是傳播媒介。病菌由植株傷口侵入,通過皮層組織侵入維管束,病菌迅速繁殖后堵塞導管,并分泌毒素,使病株喪失吸水能力而凋萎。病菌多在花生的花期侵入,以開花至初莢期發(fā)病最厲害,結莢后期發(fā)病較少。連作地病源積累多,連作時間越長發(fā)病愈重。凡保水、保肥力差,有機質含量低的瘠薄土壤,或易板結的粘土、砂質土等發(fā)病較重。高溫多濕,時晴時雨,有利于病害發(fā)生。
⑶防治方法:①堅持合理輪作:實踐證明,花生實行水旱輪作能有效地改變病菌生存的生態(tài)條件,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源。沒有條件水旱輪作的也可與麥類、玉米、高粱、棉花等非寄主作物實行兩年以上輪作,以從根本上阻截病源。②加強栽培管理:選擇地下水位較低,地勢較高,排灌方便的田地栽培花生;注重花生土壤的培肥和改良,增施各種充分腐熟的優(yōu)質有機肥料;做好多雨季節(jié)的土壤水分管理,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,降低土壤濕度;發(fā)現病株要及時拔除,帶出田外,集中處理,并撒施熟石灰處理病穴。③搞好藥劑防治:發(fā)病初期每畝可用25%敵枯雙可濕性粉劑用藥2.5千克,配成毒土蓋種,或用25%敵枯雙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,或用硫酸銅0.5千克,溶于10千克氨水(含氮約15%)中,加水600千克稀釋淋澆病株及其附近健株(每株淋藥液0.5千克),或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20克加100千克水,加少量中性洗衣粉以增加藥效,于花生定株后噴霧,每10天噴一次,連噴2次。也可用20%丙硫咪唑懸浮劑2000~3000倍液,或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2500~3000倍液,每隔10天噴一次,連噴2次。
    莖腐病
⑴主要癥狀:莖腐病在幼苗期主要表現為子葉發(fā)生黑色腐爛。花生感病初期,地上部葉色變淡,葉片下垂,復葉閉合,隨著病情的發(fā)展,葉柄全部下塌,整株萎蔫。成株期多在基部第一對側枝上下發(fā)生,長出許多黑色小突起,引起側枝分期死亡。該病病菌從子葉或幼根侵入植株,在根頸部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病斑,后變黑褐色,引起根基組織腐爛。當潮濕環(huán)境時,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器(即黑色小突起),病部表皮易剝落,纖維組織外露。當環(huán)境干燥時,病部表皮凹陷,緊貼莖上,成株期感病后,約10~30天全株枯死,發(fā)病部位多在莖基部貼地面,有時也出現主莖和側枝分期枯死現象。
⑵發(fā)病特點:病菌主要在種子和土壤中的病殘株上越冬,成為來年發(fā)病的來源。如果病株作為飼料或莢果殼飼養(yǎng)牲畜后糞便,以及使用混有病殘株土雜肥也能傳播蔓延。在田間,病菌主要是靠田間雨水徑流、大風和農事活動如工具等攜帶病菌傳播。
⑶防治方法:①重病區(qū)換種抗病品種,并抓好種子選留和曬藏工作,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1~2年。②播前藥劑拌種消毒??蛇x用40%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45%三唑酮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密封24小時后播種(用種量為種子重量的0.3%)。③加強栽培管理。收獲時徹底清潔田園,收集病殘物燒毀;勿用病藤堆漚肥,勿施用帶病殘體的土雜肥;因地制宜適當調節(jié)播種期;整治排灌系統(tǒng),提高植地防澇抗旱能力;精細整地,增施磷鉀肥,注意播種深度和覆土,促種子早萌發(fā)、早出苗。④抓好藥物防控,齊苗后、開花前和盛花下針期分別噴淋藥劑1次,著重噴淋莖基部。藥劑除選用上述拌種用藥的1000~1500倍液外,還可用70%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(1:1)1000~1500倍液,或30%氧氯化銅加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(1:1)1000倍液,或65%多克菌可濕性粉劑600~800倍液等交替噴淋防治。  
    根腐病
⑴主要癥狀:花生根腐病在各生育期皆可發(fā)生,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,可引起爛種、爛芽。苗期受害引致根腐、苗枯;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、莖基腐和莢腐,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、生長不良、葉片變黃,終致全株枯萎。由于本病發(fā)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維管束,使病株根變褐腐爛,維管束變褐,主根皺縮干腐,形似老鼠尾狀,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。
⑵發(fā)病特點:根腐病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成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,帶菌的種仁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侵染源。病菌主要借流水、施肥或農事操作而傳播。初侵接種體主要是厚垣孢子,再侵接種體為大、小分生孢子,能從寄主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,在維管束內繁殖蔓延。通常植地連作、地勢低洼、土層淺薄、持續(xù)低溫陰雨或大雨驟晴、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氣發(fā)病較重。
⑶防治方法:①選用抗(耐)病品種,如魯花11號、豫花9號等。 ②合理輪作換茬,避免重茬。③播前曬種,防止種子攜帶霉菌播種。④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.5%拌種。在苗期于齊苗后和開花前各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噴霧一次也可用20%噻菌茂可濕性粉劑,每畝100克兌水60千克噴灌根部,若遇連陰雨,發(fā)病快又無法灌藥時,每畝用20%噻菌茂可濕性粉劑300~500克加50%福美雙800~1000克,與50斤過篩細土拌均勻后,撒于花生穴中。
    黑霉病
⑴主要癥狀:該病主要發(fā)生在花生生長前期,病菌先侵染子葉使其變黑腐爛,繼而侵染幼苗根部,潮濕時病部長出許多霉狀物覆蓋莖基部,莖葉失水萎蔫死亡。
⑵發(fā)病特點: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附于病殘體與種子上和土壤中越冬,帶菌種子播種后,分生孢子萌發(fā)成苗絲,從受傷的種子臍部或子葉間隙侵入,也可從種皮侵入,隨花生的生長,病菌侵入莖基部或根莖部。當病部產生大量分生孢子,隨風、雨、氣流在田間擴大再侵染。該病通常均在苗期至開花前發(fā)生,開花前為發(fā)病高峰,花期后發(fā)病較少。凡排水不良,耕作粗放,常年連作花生地發(fā)病重,使用發(fā)生霉菌的種子能加重發(fā)病。高溫、高濕或間歇干旱或多雨有利病害發(fā)生。
⑶防治方法:①選用無病種子 在無病田中選留種子,適時早收,及時晾曬防止霉菌。播種前將莢果在烈日下連續(xù)曝曬2~3天,然后去殼精選無破傷,無霉菌的種仁作種。②藥劑處理種子 用50%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.5%拌種,或用上述藥量加水浸種2小時。③栽培防病, 重病地要與禾本科作物及甘薯實行2~3年輪作。花生收獲后清除病株殘體;播種不宜過深,不用未腐熟的肥料,田間管理要注意減少傷苗,及時排除田間積水。④藥劑防治,發(fā)病初期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1000~1500倍液等交替噴霧,每隔7~10天噴1次,連噴2~3次,可結合葉面肥噴施。
    花生銹病
⑴主要癥狀:本病多在花生生長中后期發(fā)生。主要危害葉片,嚴重時危害莖、托葉、葉柄及果柄。被害植株首先從底葉開始,然后漸向上部,四周和葉面蔓延,一般葉背病斑比葉面多。初期病斑小,點狀,淡黃色,周圍葉色褪為黃綠色,隨后病斑中央出現針頭大小的淺黃褐色斑點,漸擴大隆起,色變深,最后表皮破裂,露出紅褐色粉末,即為病菌夏孢子堆。孢子堆周圍有不明顯的黃暈圈。病斑密集時,葉片變黃,提早干枯脫落,莢殼顏色變暗,粉粒不充實,降低花生產量。病害先發(fā)生于下部葉片,以后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,嚴重時植株大多枯死,遠看如火燒狀。
⑵發(fā)病特點:銹病病菌多在自生苗上越冬,翌春危害春花生。夏孢子借風雨形成再侵染。夏孢子萌發(fā)溫度11~33℃,最適25~28℃,20~30℃病害潛育期6~15天。春花生早播病輕,秋花生早播則病重。施氮過多,密度大,通風透光不良,排水條件差,發(fā)病重。水田花生較旱田病重。高溫、高濕、溫差大利于病害蔓延。
 ⑶防治方法:①)選種抗(耐)病品種,因地制宜調節(jié)播期,合理密植。②及時中耕除草,做好防旱排澇工作,降低田間濕度。③注意增施有機肥和磷、鉀肥,培育壯苗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④清潔田園,及時清除病蔓及自生苗。⑤發(fā)病初期每畝可用95%敵銹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15%三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50~60千克交替噴霧。噴藥時加入0.2%展著劑(如洗衣粉等)有增效作用。

 

 

中國農藥工業(yè)網 版權所有

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(qū)農展館南里通廣大廈7層

電話:010-8488523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163